0371-25616555

致力追踪感染源之厌氧菌篇

时间:2025-03-20 15:20:08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37

近年来,随着临床感染微生物的多样化,和对精准治疗的的需求增加,厌氧菌的感染日益受到关注,拓展思维,提高厌氧菌的检出率对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更需要结合现代化检测技术才能对病原微生物快速,正确诊断和报告结果。下面分享一例厌氧菌中脆弱拟杆菌血流感染案例。

一,案例回顾; 安某,男,79岁。以前列腺癌治疗18月余,腰痛伴发热5天为主诉住院,入院诊断1,前列腺恶性肿瘤,2骨继发恶性肿瘤,3肺部感染 4胸腔积液,5低蛋白血症。

各项检验结果汇总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9.09×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2%,血红蛋白108g/L,红细胞3.43×10¹²/L,血小板90×10⁹/L,前列腺特异抗原PSA66.1ng/ml,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9.3ng/ml

谷草酶90U/L,碱性磷酸酶430 U/L,谷氨酰转肽酶145 U/L,总蛋白56.2g/L,白蛋白31.85g/L,,降钙素原1.59ng/ml. 呼吸道相关抗体检查及新冠,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入院后病人体温呈上升趋势高至39℃,抽取血培养一套,厌氧瓶于上机25小时后报阳,

涂片行革兰染色,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考虑厌氧菌生长。后取菌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为脆弱拟杆菌,做β-内酰胺酶实验为阳性。

二,脆弱拟杆菌知识拓展

脆弱拟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菌,有荚膜,无芽孢,在厌氧血平板上经24-48小时培养后形成圆形,灰白,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

图片1.png

图片2.png


上图分别为菌落生长形态和革兰染色镜下形态

本病例脆弱拟杆菌为厌氧菌拟杆菌属临床分离率最高,由于其具有黏附性,血细胞凝集素,菌毛等多种毒力因素,在拟杆菌属中致病力最强,主要通过产β-内酰胺酶或其他酶导致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药物天然耐药(CLSI 第33版),常见的抗厌氧菌药物有:甲硝唑,奥硝唑,克林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舒巴坦,拉氧头孢,莫西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本病例β-内酰胺酶阳性,首选药物推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甲硝唑,次选药物莫西沙星。

三,总结。

厌氧菌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无芽孢厌氧菌感染为主)。除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为外源性感染外,其他厌氧菌为内源性。内源性与机体抵抗力降低相关,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减退及菌群移位是造成多数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机理。厌氧菌感染的患者,常出现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具有细菌感染的特征,常规培养手段常为阴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这是某些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遇到有感染指征的患者,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抗感染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厌氧菌感染。

               

供稿:检验科朱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