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开封市中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西学中)培训班招生简章

时间:2025-06-26 16:38:55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1298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工作的通知》(豫卫中医〔2020〕21号)、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封市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汴卫〔2021〕36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河南省“西学中”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豫卫中医药科教函〔2025〕16号)文件精神,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培养一批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能熟练运用中医、西医两种诊疗方法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开封市中医院现面向社会招收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学员,具体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培训学员通过系统培训,普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临床疾病辨证施治,规范合理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提高中医药临床应用水平。

二、培训时间及内容

在开封市中医院集中开展中医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参照《河南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大纲》进行。本次我院只招收参加二年期及以上学员。

(一)二年期及以上培训班,非中医类别医师集中学习中医理论课程,完成11~16门的中医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课外自学时间不少于300学时),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每周集中理论培训3次(如有特殊安排另行通知)。临床实践时间,上课安排另行通知。

(三)培训地点:开封市中医院五楼报告厅或七楼小教室

三、招收条件

(一)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非中医类别医师;

(二)在临床科室工作中需开具中成药、中药饮片处方的非中医类别医师(指临床、口腔类别医师);

(三)热爱中医事业,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学习钻研精神,能够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

四、招录名额

我院本次对外招收学员60名。

五、报名时间及流程

(一)报名时间:

2025年6月27日至7月5日上午。上午08:30至11:30,下午15:00至17:00;逾期不再补报。

(二)报名流程:

1.填写“开封市中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申请表”(附件1),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kfszyykjb@163.com,邮件文件名格式:姓名+西学中;

2.报名时提交上述表格纸质版(双面打印一份)及以下材料:

①一寸免冠照片2张(红底或蓝底);

②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证件正反面复印在一张A4纸上);

③执业证原件原件及复印件;

④医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上述材料按顺序装订,原件审核后退回,复印件上交培训基地。

3.报名地点:开封市中医院B区门诊楼四楼行政办公区东侧科教科卡座张静处;

地   址:开封市顺河回族区财政厅东街54号

联系电话:0371-25616809/25616686

4.资料审核通过后,加入微信群,统一告知收缴培训费方式。

5.开班时间另行通知。

六、培训费标准

二年期:4500元/人(含教材费)

七、培训考核及注意事项

(一)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平时考核含理论课程考试和临床实践考核,由我院负责,学期结束后结业考核由省卫健委统一组织。

(二)结业发证:结业考核成绩合格的学员,由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发放河南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结业证书。

(三)证书使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要求,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20〕4号),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西医学习中医培训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

(四)培训学员信息管理报名工作结束后,由“西学中”办公室工作人员统一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信息,未经备案或过程管理信息不完善的学员不予安排结业考核。

(五)按照省卫健委要求,西学中培训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进行,请做好认真学习准备。凡报名人员提交材料时现场签署《开封市中医院“西学中”培训班参培知情同意书》。

八、其他未尽事宜参考相关规定执行。


开封市中医院科教科

2025年6月26日

 


附件1:开封市中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申请表.docx

附件2:河南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大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