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深刻把握六方面重大关系的实践要求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3-10-08 10:06:48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467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落实好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是辩证统一的。注重从全局着眼做好谋篇布局,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实现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是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进行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鼓励支持各地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经济社会运行的系统性、复杂度全面上升,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方面紧密交织、相互影响,政策出台实施事关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城乡、区域、行业间协同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时结合具体实际,下气力破解难点堵点卡点问题,抓好政策落实落细落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方面,要加强政策体系的谋划设计。更好发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统筹谋划和具体安排,努力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不断优化政策框架和落实举措,真正让基层、让企业、让群众有感有得。同时,强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深入研判新出台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既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要防止“合成谬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努力破除惯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打开工作思路,敢啃硬骨头、善开顶风船,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通过试点示范加强探索实践,通过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通过绩效评估提升政策效能,注重在关键点发力、紧要处突破,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

二、落实好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成功秘诀传承好、运用好、发展好。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增强战略谋划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并为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方法,是完成战略目标的“桥或船”,是落实战略步骤的路线图。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既要观大势、谋长远,也要重方法、抓落实,因地制宜、因时顺势、善作善成,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实施了区域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具体来看,我国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更加巩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推进,一批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布局构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方面,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世界眼光,强化全局观念,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从战略上统筹谋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工作,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具体到经济工作中,要算好综合账,把新发展理念一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算好总体账,在统筹协调中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算好平衡账,做好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动态平衡;算好长远账,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避免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做法,真正做到谋长远、求实效。另一方面,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准确判断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好策略方法,找准工作切入点,细化落实举措,做到紧密对接战略、有力支撑战略、高效落实战略。体现到经济工作中,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和预研储备;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多目标统筹、多政策协同,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细化实化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又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落实好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只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不会故步自封,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道不变、志不改。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坚持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机制,为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探索出了新路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首次超过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2012年的1.91%提高到2.54%。“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羲和”探日、中国空间站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方面,要着力固本培元。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落实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是提升效率的有力支撑。效率关注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来“做大蛋糕”,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关注如何从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等维度来“分好蛋糕”,保障社会分配的价值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进而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把握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治理体系,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得到更好保障。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2—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2%,增速大大高于世界经济3.0%的平均增速。特别是抗疫三年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年均增长4.5%,增速高于世界经济2.2%的平均增速。人均国民总收入由5910美元大幅提升至12604美元。与此同时,民生福祉更加公平普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形成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提升效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加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价格等政策紧密配合,搞好精准调控、相机调控、定向调控和逆周期调节。持续优化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促进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提高就业质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筑牢社会保障网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五、落实好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社会焕发生机活力则会进一步巩固社会秩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原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充分调动各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实现社会活力迸发与社会有序运行相统一、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以安定有序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布局方向、调整机制更加明确,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建立。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力度加大,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能源供应保持稳定,推动构建煤、油、气、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能源安全保障根基进一步筑牢。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压茬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重大创新成果迭代应用,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数据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数据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方面,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另一方面,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深入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动煤电等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加快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

六、落实好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自立自强,克服了无数困难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坚持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我们党坚持合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是追求自主,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自信自立形象的现代化,也是面向世界,保持与各国深度联结和合作的现代化。只有在自立自强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并呈波动上升态势;投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投资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效果显著。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部署建设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货物进出口总额2022年突破40万亿元并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过去10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分别达到1.4万亿美元、1.2万亿美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方面,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持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全面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