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中国便秘宣传月】“肠”通无阻的“秘”方在此!

时间:2024-12-13 09:05:57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417


“医生,可能是我最近化疗了,吃得少,所以才没有排便。”“我觉得是因为我不爱吃绿叶菜吧,所以便秘了。”“没事,我多吃吃菜,吃点香蕉和火龙果,过两天就能调整过来了。”我们临床医生在查房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很多便秘的病人这么说,那么便秘真的这么好解决吗?简单的吃点菜,喝点蜂蜜,尤其是吃一点香蕉就能解决便秘吗?很多的病人疯狂的吃香蕉,喝蜂蜜,甚至吃泻药,并没有解决便秘的问题,恰恰相反,反而导致了便秘的恶化。

便秘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老年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总发生率为15%,而晚期患者的发生率可高达50%~70%,住院患者则更高。一是因为肿瘤本身的影响;二是因为长期卧床,缺少运动,患者肠蠕动减弱,排便时腹内压不足,导致排便困难。虽然便秘不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其导致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着实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便秘,首先我们要纠正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香蕉通便?这真是错了好多年。香蕉看起来很通便,但纤维含量比苹果、橙子、梨都少。而且生香蕉中鞣酸高,容易引起便秘。第二个误区:多喝蜂蜜能润肠?实际上,除了果糖不耐受的少数人群之外,喝蜂蜜只会让人变得更加的肥胖,因为它不仅仅含有果糖,同样含有葡萄糖。对糖尿病患者,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对痛风患者来讲,长期大量的喝蜂蜜会导致病情的恶化。第三个误区,用泻药通便,泻药长期的应用,刺激胃肠道快速的排泄,可能会出现腹泻不止的现象;长期的用泻药,频发的腹泻会导致病人的虚弱,甚至免疫力低下,破坏肠道的微生态,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紊乱;另外泻药也会产生依赖性,一旦不用泻药,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便秘,还可能患上结肠黑变病。

那么出现便秘应该怎么办呢?

一、非药物治疗

1.合理饮食

便秘患者应该增加更多的水和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多吃蔬果杂粮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适当多吃些坚果。建议蔬菜每天一斤,水果每天半斤。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会被吸收,但它可以沿途吸附水分和毒素,刺激结肠蠕动,促进排便。另外,蔬果杂粮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如叶酸等,可促进消化吸收,帮助排毒。建议每天饮水可在1500ml以上;促进肠蠕动加快。不过饮食疗法对于改善轻度至中度便秘是有效的,但对于严重便秘效果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肾脏疾病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摄入水分,避免因喝水过多给肾脏造成负担。

2.适量运动

如果是熬夜休息不足,或长期缺运动,就要注意锻炼,加强肠道蠕动。

除了可以改善便秘,对于整体健康也有好处。活动的形式不限,快走、跑步、太极拳等,任何喜欢,又不会对心脏造成太大负担的活动都可以。

3.心态平衡

功能性便秘与抑郁型和焦虑型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肿瘤患者本身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应该强调精神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对于伴有明显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要选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二、药物治疗

1乳果糖

乳果糖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在结肠中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通过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乳果糖缓慢导泻,对肠道菌群、pH值、电解质无影响或影响小,故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者有效且安全性较高。乳果糖起效相对缓慢,通常需要一定时间(24-48小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也被称为轻泻剂。

2.开塞露

常见的开塞露有两种制剂,一种是甘油制剂,另一种是甘露醇、硫酸镁制剂。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能使大便容易排出。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后,患者需保留5-10分钟后排便。如果急于解便,直接导致开塞露导便失败。

开塞露效果直接,所以便秘病人滥用的情况也会较多。但实际上,刺激型泻药对肠壁的刺激作用,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依赖性,形成没有强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习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肠壁对刺激的敏感性会变得越来越弱,导致开塞露再难发挥作用。

3.中医中药

传统中医中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对于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4.灌肠

如果以上办法都不凑效,就只能选择灌肠了。在部分没有及时治疗的便秘患者和部分长期患病的体衰、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灌肠有时不可避免。应尽可能通过及时预防及治疗便秘,避免灌肠治疗成为常规,因为灌肠治疗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肠壁黏液丢失,这些黏液有润滑肠壁的作用。

应用这些办法,对于轻度甚至中度便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是对于重度或难治性便秘,建议去消化内科寻求专科医生的合理治疗。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供稿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 医学博士 聂彩云

审核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肿瘤医院 陈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