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老师不会把更多关注给“好孩子”,因为他们要留着力气对付“坏”孩子。哪怕在毕业多年以后,老师不见得会记得那些乖乖的孩子,但那些惹他们头疼的捣蛋鬼,却终身难忘。在家里,父母容易忽视“好孩子”,甚至会得寸进尺,索求更多,好孩子难免疲于奔命。
“坏孩子”当然要用更多的爱来感化,以至于坏孩子做一件好事就能得到表扬,好孩子做一件坏事就人设崩塌。 在电影里,观众常常会更爱看“坏孩子”,因为坏孩子会有一个从坏到好的变化,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好孩子的形象常常很难出彩,因为好人总是逆来顺受的,没有冲突的,自然也就没有看点。
唉,这个世界对好孩子何其的不公平。选择做一个好孩子,代价就是被忽视。好孩子注定要隐忍更多,负担更多。也许有家长会说,给我一个好孩子,我一定好好善待他!其实,这个世界上,也很少有绝对的好孩子和绝对的坏孩子。
缺点多过优点的孩子,我们就觉得“坏”,优点多过缺点的,我们就觉得“好”。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无数的魔丸和灵童。家长,常常容易把目光放在“坏”的点上,而忽视孩子的“好”。仿佛小孩的“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有些小孩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脾气好,做父母的就很难注意到脾气好这个优点,反而会利用这个点,肆无忌惮地甩脸给小孩看。又比如,有些小孩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身体好,做父母的也很难感知到身体好是个优点,加作业跟不要命一样,生怕累不死小孩。
优点,如果没有对比,他们就始终是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完全没有存在感。家长之间还是应该多交流,多比较。但不要盯着别人家孩子的长处,要多看看别家的孩子的缺点,才能深切感知到自家孩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