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浅聊幽门螺旋杆菌

时间:2024-03-01 14:37:40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1410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幽门螺旋杆菌吧。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它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弯曲、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等,由此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幽门螺旋杆菌寄居在人体胃部表面,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

•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藏”有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发生率

350f511137728b9577d834d818298f8e.jpeg

•城市发生率比农村低

•35岁以上人发病率高,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50岁人群感染率为50%~80%

•全世界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50%

•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54.7%

•血清学阳性范围40~90%(平均59%)

•现症感染率42~64%(平均5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特点

传染性、普遍性、隐蔽性

•幽门螺旋杆菌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又能通过粪便及唾液排出体外,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源

•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无症状人群普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40~60%。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约90%

•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率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内窥镜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等

•饮食方面:嗜辣会刺激胃黏膜并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入侵

•脾虚使胃黏膜局部的防御功能存在缺陷,容易被幽门螺旋杆菌入侵

•幽门螺旋杆菌有“家庭聚集现象”

①父母或祖父母对婴幼儿口-口喂食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垂直传播

②母子、同胞之间,家庭内人与人之间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慢性胃炎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其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幽门螺旋杆菌破坏了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幽门螺旋杆菌能够突破胃酸、蛋白酶的不溶性与可溶性黏液层的保护作用,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

•消化性溃疡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部破坏了胃黏膜的天然保护屏障和修复功能,致使胃黏膜、十二指肠、食道黏膜很容易受到胃酸、胆汁等物质的腐蚀却不能够有效修复,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

•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恶性淋巴瘤幽门螺旋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毒害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而引发胃黏膜的恶性转化,引发胃癌

•冠心病①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血液中的脂肪代谢紊乱,引发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多,从而易于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增多,从而引发冠心病

缺铁性贫血致病原因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消化性溃疡与胃癌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而且该菌引发的萎缩性胃炎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铁的吸收与转运,从而导致贫血。该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铁质,这就会导致铁的相对不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表现

•1.泛酸--幽门螺旋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2.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受损,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3.口臭---幽门螺旋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可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口腔异味的最直接病菌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侵入性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

•快速尿素酶实验

•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细菌培养

•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

•非侵入性方法

•13C或14C尿素呼气实验(UBT)

•粪便HP抗原检测(HpSA)

•血清Hp抗体检测

•幽门螺杆菌治疗

•目前推荐4联治疗方案,成功率为60-90%。治疗主要使用PPI+铋剂+2种抗生素,其中PPI药物(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疗程为10-14天

•合理预防

•聚餐使用公筷、公勺,餐具定期消毒

•拒绝“口对口”给孩子喂饭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定期体检


供稿:检验科 姜丽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