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突然说不出话”、“一侧肢体无力”、“眼前一片模糊”...... 这些症状出现时,你或许正与一位 “健康杀手” 擦肩而过 —— 脑卒中,俗称 “中风”。这种疾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敌人”。不过别慌,掌握早期识别、及时救治与科学预防的方法,我们就能将脑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快速识别:120 口诀,抢回黄金救援时间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因脑部血管堵塞,后者因脑血管破裂出血,二者都如同 “脑部地震”,分秒必争的识别与反应至关重要。国际上广泛采用的 “FAST” 原则,在国内被简化为更易记的 “120 口诀”:
“1” 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对着镜子做微笑动作,若一侧嘴角无法正常上扬,需警惕。
“2” 查:两只手臂平行举起,是否有单侧无力下垂,让双臂平举 10 秒,一侧明显下落就可能是信号。
“0” 聆听:聆听说话是否清晰,有没有言语表达困难或含糊不清,突然说话不利索要立刻重视。
若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务必在第一时间拨打 120,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 4.5-6 小时,每延误 1 分钟,就会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及时识别能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二、紧急救治:争分夺秒,选对医院是关键
拨打 120 后,患者应被送往有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这些医院具备完善的脑卒中救治流程,能迅速开展头颅 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判断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在时间窗内(4.5-6 小时),医生会优先考虑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注射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若病情复杂,还可能采用机械取栓技术,利用特殊器械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则以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为主,必要时需进行开颅手术。患者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决策,因为犹豫拖延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三、科学预防:从生活习惯到定期筛查
1、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遵循 “三低一高” 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鱼类,减少腌制食品、油炸食物的摄入;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戒烟限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卒中风险。
2、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三大 “帮凶”。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高血脂人群应通过饮食和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稳定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3、定期体检筛查:40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脑卒中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饮酒者,每年应进行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血管斑块、狭窄等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脑卒中并非 “无迹可寻”,也不是 “不可战胜”。记住 “120 口诀”,关键时刻快速识别;了解救治流程,把握黄金时间;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做好预防措施。守护脑部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用知识和行动为生命筑起坚固防线。
供稿:脑二科 孟占鹏
编辑:宣传科
校对:宣传科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