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铜人简介

时间:2024-03-04 14:01:22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150
        宋代针灸事业发展迅速,针灸医学被列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科目。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翰林医官王惟一奉诏主持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一具置于太医院供医疗教学之用,一具置于大相国寺供游人观赏。所铸铜人集针灸医学、冶金工艺、雕刻工艺、文字书法为一体,工艺精巧,造型逼真,其高度与正常成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按人胸腹腔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实际比例雕刻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人体十四条经络循行路线和354个穴位,穴旁用“错金法”镌刻穴名。
        针灸铜人不但开创了针灸模型的先例,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实用性。宋代每年都在医官院进行针灸考试,考试时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体表涂上黄蜡完全遮盖经脉穴位,应试者准确扎中穴位,水银就会从穴位中流出。医学史书把这一奇特现象称之为“针入而汞出”。“宋天圣针灸铜人”是医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世界上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它是我国古代制作的最著名的针灸教具;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是针灸铜人之鼻祖;也是我国科学遗产中珍贵的文物,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关注。
        铜人的铸造成功,是王惟一对针灸医学的重大贡献,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位针灸经穴考据家,因此名垂千古。
        宋代铜人后来因战乱遗失,实为历史的遗憾!后来,明、清政府相继对针灸铜人做过仿铸、复制,国内许多博物馆和医史馆所保存的铜人均为后人复制。目前开封大相国寺仁济堂所藏一具仿宋针灸铜人和六经针经石刻,系1987年开封市组织专家多方考证,重铸成功,使国宝重现于世,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