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平稳降压有妙方

时间:2025-04-22 15:43:26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61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这一数据警示着我们,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刻不容缓。中医在防治老年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为老年患者带来了平稳降压的希望。

一、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危害

(一)特点

1. 收缩压高、脉压差大: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主动脉硬化,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差增大。例如,很多老年人的血压可能表现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70mmHg,脉压差高达90mmHg。

2. 血压波动大:受情绪、季节、体位等因素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出现较大波动。如清晨起床时血压可能突然升高,而在活动后又有所下降;夏季血压相对较低,冬季则升高明显;从卧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还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 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并发症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危害

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还会损伤脑血管,增加脑卒中的发生几率,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对肾脏的损害则表现为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虽无“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肝肾渐亏,阴虚不能制阳,导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或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也可出现眩晕;另外,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同样会导致血压升高。

三、中医防治妙方

(一)中药调理

1. 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剂。对于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诸药合用,可有效平肝潜阳,降低血压。对于痰湿中阻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白术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和中,能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改善血压。

2. 中药代茶饮:一些中药代茶饮也有辅助降压的作用。如用菊花、决明子、枸杞各5 - 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菊花清肝明目,决明子清肝泻火、润肠通便,枸杞滋补肝肾,三者搭配,适合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缓解头晕、目眩等症状。

(二)针灸推拿

1. 针灸治疗:选取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等穴位。百会位于头顶,可升阳举陷,清头明目;风池能平肝息风,清热解表;曲池清热泻火,调和气血;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太冲平肝息风,疏肝理气。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降压的目的。一般每周针灸2 - 3次,每次留针20 - 30分钟。

2. 推拿按摩:自我按摩也有助于降压。如按摩太阳穴,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穴,每次1 - 2分钟,可缓解头痛、头晕;按摩涌泉穴,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腹按摩涌泉穴,以局部发热为度,能引火归元,辅助降压。

(三)饮食调理

1. 控制盐和脂肪摄入:减少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同时,控制油脂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以防血脂升高,加重高血压病情。

2. 多吃降压食物:多吃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荠菜、黑木耳、海带、绿豆等。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和芹菜素,有明显的降压效果;黑木耳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功能,辅助降压。

(四)生活方式调整

1.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老年人可通过听音乐、下棋、养花等方式放松心情,调节情志。

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注重整体调理,从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理到生活方式调整,多管齐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长期坚持,以达到平稳降压、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供稿:老年病科 孙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