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贝母川产者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其中的西,指的是新疆等西北地区的伊贝母,象山者即浙贝,说明贝母中川贝母疗效最佳,其次为伊贝母,再其次为浙贝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历版药典收载的来源植物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主要为野生品,栽培品亦有。
主产于四川阿坝州、甘肃岷县、青海玉树等地。
建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水晶乡寒盼村、茂县松萍沟乡岩窝寨村的川贝母GAP种植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性状鉴别】
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4.栽培品 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 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较平,
4.1 瓦布贝母(药典品种)为百合科植物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本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1~2.5cm。 大小不一,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不平整,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4.2 太白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的干燥鳞茎。本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1. 5cm。大小不一,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不平整,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通常说来,松贝的等级最佳,青贝次之,炉贝再次之。
因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生长于高寒环境,难以人工栽培,大多为野生,较为名贵,故一直以来价格较高。于是产生了许多川贝伪品,如平贝母、伊贝母、天山贝母、湖北贝母、东贝母等。其中,小平贝为松贝的主要伪品,较为常见。
小平贝,不像大平贝,反而更像松贝,也有怀中抱月的模样,小平贝的主要特征,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2瓣大小亦极为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味苦。
市场上因为川贝母的价格较贵,故混伪或掺假现象时有发生,因其形似,小平贝的价格要远高于大平贝,网络上、旅游景区、农贸市场等地,很多都用这种小平贝来冒充松贝销售应该仔细区分。大家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供稿:药学部 杨朋利
上一篇:补气第一要药——人参
下一篇:你的心脏,比你想象中更“拼命”